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二)持续巩固棉花生产。2020年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00万亩左右(不含兵团),推动棉花生产向28个种植规模20万亩以上的优质棉生产县集中。
按照相同生态区域“一主两辅”的用种模式,引导各地积极选用和扩繁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棉花品种,提高原棉品质和一致性。
推进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棉花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棉田建设,精准细化棉花品种熟性和生产布局,加大先进成熟技术推广应用。
构建目标价格长效机制,保持现有政策基本稳定,引导棉花质量提升,支持规模化种植、提升优良品种覆盖率、强化棉花田间管理、促进地膜回收等,鼓励和引导植棉农户提高棉花品质一致性、减少异性纤维,从源头上提高棉花整体质量。
(五)抓好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强化疫情防控与检疫监管,重点加强马铃薯甲虫、甜菜孢囊线虫、苹果蠹蛾、扶桑绵粉蚧、番茄潜麦蛾、苹果枝枯病等重大植物疫情监测与封锁防控;开展国外引进种苗疫情监测和周边国家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风险分析,确保疆内疫情不外溢、疆外疫情不漏网。
三、稳步提升种植业质量效益 (九)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稳粮、优棉、兴特色”的发展思路,巩固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调整优化粮棉生产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严控棉花品种数量,推进相同生态区域“一主两辅”用种模式推广,构建棉花品种大数据库,建设棉花品种采样示范基地6.4万亩;推动棉花生产节水节肥,建设智能精准化水肥管理体系,建立8000亩智精准化能水肥示范基地;创建棉花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在南疆建立10万亩棉花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基地。
(十)积极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组织开展“棉花绿色高质量发展行动年”活动,集成推广绿色高效植棉技术,开展机采棉化学封顶、精准化控和水肥一体化管理集成技术推广试点,整县制试点推广机采棉种植技术、高效节水滴灌、棉花机械化采收等机采棉集成技术,推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经营模式发展。
(十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粮棉订单生产,促进产加销衔接,结合我区农业发展实际,引导粮棉加工企业向上游农业合作社、下游终端市场双向整合,支持发展社企联盟利益共同体,加快推进粮棉全产业链式发展。
深化与中棉所、华中农业大学在棉花产业发展领域合作,以棉花绿色高质高效相关项目和棉花产业联盟订单生产为抓手,充分发挥中棉所、华中农业大学科技人才优势,着重解决新疆棉花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加快棉花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新疆棉花产业融合发展。
五、强化行业管理和体系建设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